10月30日晚,2025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在江苏无锡落下帷幕。这场时隔18年重回中国的顶级赛事,最终以中国队“1银8铜、奖牌总数第一”的结果,给国内跆拳道圈留下了既欣慰又充满期待的注脚。

作为洛杉矶奥运周期的首场跆拳道世界级较量,中国队此次的参赛阵容“很不一样”——16名选手中,12个是2000年之后出生的,还有6个“05后”。当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2岁的年轻人站在赛场上时,“青春”就成了比奖牌更先被讨论的话题。

最后一个比赛日的争夺,把“年轻”的两面性展现得淋漓尽致。22岁的张楚玲闯进女子53公斤级半决赛,面对沙特阿拉伯选手阿布塔利布的快节奏进攻,她明显有点“跟不上趟”:前两局要么被对方抢攻得分,要么自己的腿法打空,最终0:2输掉比赛,拿到一枚铜牌。赛后她挠着头笑了笑,语气里全是不甘:“第一次打世锦赛,看到对手的压迫感就慌了,技战术根本没发挥出来,快节奏对抗里我总慢半拍,确实‘没及格’。”而同一天出战男子74公斤级的蔡兆勋,也在八强战中遗憾止步。

当天的金牌归属没出意外:土耳其选手丁杰尔拿下女子53公斤级冠军,这是他们队的第三金——最终土耳其以3金2银1铜成为最大赢家;男子74公斤级冠军则被乌兹别克斯坦选手科辛霍捷耶夫收入囊中。本届世锦赛共有11支队伍拿到金牌,韩国、巴西、突尼斯各得2金,算是“百花齐放”的格局。

但对中国队来说,“没拿金牌”的遗憾,被“奖牌数第一”的结果冲淡了不少。18年前的世锦赛在中国举办时,中国队的主力还是“80后”;18年后的赛场上跑的都是“00后”“05后”。虽然他们在经验上还有差距——比如张楚玲说的“节奏乱了”“压力大了”,但能在世界级赛事里从3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,拿到奖牌总数第一,已经是对这批年轻人的肯定。

“我们要的不是现在的金牌,是未来的底气。”中国队教练组赛后说,“这次世锦赛就是一次‘摸底考’,孩子们暴露的问题都是以后要补的课。等到洛杉矶奥运会时,他们刚好20出头,正是当打之年——现在的‘不及格’,说不定就是未来的‘满分’伏笔。”

无锡的晚风里,场馆外的海报还贴着“青春无畏”的标语。对中国跆拳道来说,这场时隔18年的“回家之旅”,没有带来金牌的狂喜,却带来了更珍贵的东西:一群敢拼的年轻人,和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