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日特斯拉股东大会的一则决议,把埃隆·马斯克又推上了风口——他的10年期薪酬计划被股东批准了。若能完成全部12项目标(比如特斯拉年营收破1万亿美元、市值冲6万亿美元),这位已经是世界首富的企业家,有望拿到近1万亿美元的特斯拉股票,成为全球第一个“万亿富豪”。而就在两天前,纽约市的选举结果,给这场“财富狂欢”浇了一盆冷水:主打“民生牌”的祖赫兰·马姆达尼击败前州长科莫,成了纽约新市长。

《》用“分屏展示”形容这两件事:左边是马斯克的“万亿数字游戏”,支持者说“这是对企业家能力的嘉奖”;右边是马姆达尼的“普通人困境”,他竞选时反复强调“当马斯克的财富往‘万亿’奔时,纽约的环卫工人连布鲁克林的房租都付不起,只能往新泽西州搬——他们才是维持城市运转的‘螺丝钉’”。

1万亿美元是什么概念?去年微软CEO纳德拉全年薪酬7900万美元,苹果库克7500万美元,连星巴克CEO尼科尔的9600万美元,在马斯克这儿都像“零花钱”——1万亿美元,是纳德拉薪酬的1200多倍,是库克的1300多倍。美国CNN主持人采访马姆达尼时问:“万亿富豪的出现,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?”马姆达尼的回答扎心:“意味着我们的经济体系在奖励少数人,却惩罚大多数人——凌晨4点扫街的阿姨、超市理货的大叔、带孩子的单亲妈妈,他们的劳动价值,连马斯克财富的万分之一都不到。”

早有人对这种“失衡”看不下去。美国非营利组织“捍卫公众利益组织”之前就公开反对:“马斯克的薪酬不是‘奖励’,是‘坏榜样’——以后企业CEO的工资会更没边,普通人的工资却赶不上通胀,到时候连面包都要算着买。”

其实马斯克的“万亿”和马姆达尼的“当选”,都是美国人财富焦虑的“缩影”。一边是资本在狂欢,一边是老百姓在叫苦;一边是数字越滚越大,一边是日子越过越难。当大家都在讨论“万亿富豪”时,真正该想的是:这个社会的财富,到底该怎么分给那些创造价值的普通人?

纽约新市长喊出“让普通人活得起”,马斯克的“万亿”成舆论焦点,美国人的财富焦虑终于藏不住了——毕竟,再大的数字,也不如一顿热饭、一间能住的房、一份能养活孩子的工资,来得实在。

马斯克或成万亿富豪凸显美贫富分化